业务范围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发布日期:2022-01-15 点击:84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职业卫生定义

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它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只有防止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才能降低病伤缺勤,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职业卫生实际上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预防。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分类

职业卫生包括职业卫生评价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两类,职业卫生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职业卫生预评价、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卫生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是指职业危害定期检测。

4、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明确本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3)针对本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

4)为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5)为本项目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5、作用

1)可以使系统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

2)可以系统地进行职业卫生管理。

3)可以迅速提高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6、程序

职业卫生评价应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1、准备阶段应包括以下内容: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等。

2、实施阶段应包括以下内容: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3、编制评价报告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评价报告内容应全面,条理应清楚,数据应完整,提出建议应可行,评价结论应客观公正;文字应简洁、准确,论点应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b) 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评价结果及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职业卫生对策意见和建议。

c)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宜采用纸质载体,辅助采用电子载体。